往年一般在11月初公布首轮申请数据的UCAS,今年提前了!当地时间10月29日发布26fall首轮申请数据(截止至2025年10月15日)!
这份数据不仅刷新了多项纪录,更为计划申请英国高校的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敲响了竞争加剧的警钟。
从整体申请趋势到细分群体特征,再到破局策略,每一个数据背后都藏着未来申请季的关键信号。
英国大学招生服务中心(UCAS)首席执行官乔·萨克斯顿博士(CBE)表示: “我非常欣慰看到大学学位需求持续旺盛。尤其令人鼓舞的是,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选择学习医学——从应届毕业生到希望重返校园的成年学生。这种日益增长的兴趣对我们医疗保健系统的未来来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以下为申请数据详情。
总申请人数增加5440人
截止10月15日,共有79160名学生递交了UCAS申请,比去年同期(73720人)增加了5440人, 增长7.4%,创历史新高。
其中申请医学课程的人数已增至25770人,比去年增长了10.4%。
总申请人数
UCAS亦区分了首次申请者和重申者,如下图,截止10月15日,总申请人数73720人中有72050人为首次申请,7120人为重申,重申人数占比9.7%。
首次与重申申请人数,中国申请人数增长15.7%!
截止10月15日,中国学生的申请人数为5750人,而去年为4970人,增长15.7%。
事实上中国在截止10月15日前的申请者主要也是牛津、剑桥申请者,意味着牛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中国申请人数,国际生申请人数增加2520人
今日数据中,国际生申英国的人数为24350人,而中国仍然是UCAS国际申请者的最大市场,除此之外,来自美国(+280人)、新加坡(+230人)和印度(+140人)的申请者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国际生申请人数,英国本土申请人数增加2920人
除了国际的申请数据,再看英国本土的申请数据,截止10月15日,英国申请总人数为54820人,相比去年增加了2920人。其中18岁英国青年有41010人,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英国18岁人口4.5%的增长率,达英国历史新高。
英国本土申请人数
中国学生申请人数继去年回暖后,今年继续上升,看来英本赛道的竞争更加激烈了
2026年英本首轮数据释放的信号尤为明确:全球7.4%的申请量增幅与中国学生15.7%的申请增速形成叠加,牛津、剑桥等顶尖院校录取率降至15%以下,中国学生申请顶尖院校的“内卷”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这场“策略先行”的竞争中,“早规划”决定基础厚度,“懂差异”决定申请精度。
对于9-12年级的学生而言,现阶段需做好三件事:
一是夯实学术基础,确保GPA、标化考试(如A-Level、IB、托福/雅思)成绩达标;
二是明确专业方向,通过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等提升背景,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可重点关注数学、自然科学类赛事;
三是制定科学的联申策略,结合自身预算与就业目标,选择适配的国家与院校组合。
在申请中最易踩的3个误区:
误区1:只盯分数,忽视专业匹配度——G5院校明确表示“成绩达标仅为敲门砖”,比如申请IC计算机的学生,即便A-Level全A*,若PS中无编程或科研经历,也难获面试资格。
误区2:文书“千人一面”,缺乏个性——UCL招生官曾透露,每年淘汰大量“罗列奖项”的PS,优质文书需体现“兴趣起源—探索过程—未来规划”的逻辑链,比如申请数学专业可讲述“从竞赛错题到自主研究数学建模”的经历。
误区3:联申“简单叠加”,精力分散——英、美、港申请要求差异大,比如英国看重学术深度,美国看重综合活动,若同时申请5个以上地区,易导致文书质量下降,建议聚焦2-3个地区的组合。
正如UCAS所强调的,“1月14日是多数专业的平等考虑截止日”,留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无论是冲刺牛剑等顶尖名校,还是追求更稳妥的录取结果,精准定位、合理规划,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下篇 
南安普顿大学、杜伦大学、诺丁汉大学等多所名校宣布免申请费!